2023年的車市就一個字,卷。內卷的背后是車企之間激烈的競爭,反映到終端層面就一個字,降。從年初至今,國內車市至少進行了兩輪降價潮,第一輪是以特斯拉為首的新能源車企,第二輪則是以東風汽車為首的傳統(tǒng)燃油車企。
1月6日特斯拉Model 3/Y降價2-4.8萬,為特斯拉帶來了可觀的銷量訂單,3月特斯拉中國的零售銷量為76663輛,同比增長16.6%。問界、小鵬、極氪等新能源車企也紛紛跟進,打起了價格戰(zhàn),不久,戰(zhàn)火就燒到了燃油車市場,東風、奇瑞、吉利等主機廠參戰(zhàn),最高降幅達9萬元的雪鐵龍C6,從無人問津到3月狂銷1259輛,直接反超過去8個月的銷量總和。
如今,特斯拉又準備揮起屠刀,斬向自家車型。
01
4月降價車企一覽
4月12日,特斯拉宣布將在4月15日調整中國香港地區(qū)的售價,其中Model 3 Performance“一換一”價格為44.0335萬港元起,降幅達14.7%,而Model 3長續(xù)航版的“一換一”價格為39.9485萬港元,降了11.06%。
Model YPerformance版和長續(xù)航版分別降價9.03%、8.7%,為48.7205萬港元、45.9685萬港元起。
除了香港地區(qū),特斯拉還在4月7日調整了在美國的售價,Model 3降1000美元,Model Y降2000美元,Model S和 Model X分別降了5000美元。2023年以來,Model 3累計降了11%,Model Y降幅達兩成。
自進入4月份以來,特斯拉并非唯一一家降價的新能源車企。
4月7日,比亞迪海豹推出綜合優(yōu)惠3.1萬元的購車活動,包括1.5萬現(xiàn)金補貼、1萬元金融貼息以及6000元置換補貼,補貼后售價跌破20萬元。
4月8日,東風納米旗下車型EX1 PRO和納米BOX降價6000元。
4月9日,吉利旗下睿藍汽車官價調整,睿藍9高配版直降2萬元,降幅為10%。至于降價原因,吉利方面稱主要是原材料價格回調、企業(yè)成本管控、供應鏈管理能力提升。
此外,吉利幾何也推出了限時補貼政策,幾何E、幾何G6、幾何M6等車型補貼可達1.3萬元。幾何汽車表示,降價主要是因為新能源車成本下降。
02
原材料成本下降,引發(fā)第三次降價潮?
新能源車企降價的動力,不僅僅來源于建立競爭優(yōu)勢,生產成本下降才是重點。特斯拉2022年四季度的毛利率為26%,經過2023年一季度的降價,業(yè)內預計特斯拉的毛利率在20%左右,這個水平仍然高于不少車企,這也是特斯拉降價的底氣。
而近期動力電池原材料成本的下降,也為新能源汽車降價、內卷創(chuàng)造了條件。4月13日,電池級碳酸鋰跌4000元,報19.5萬元/噸,與去年11月下旬的59萬元/噸相去甚遠。
既然動力電池原材料成本大幅度降低,那電動汽車的價格是不是也會下降?答案是有可能,但不是必降。因為包括蔚小理在內的新勢力車企,目前還都處于虧損經營的狀態(tài),雖然動力電池占了整車成本的40%-60%,電池成本降低對車企而言是降價以提升市場競爭力的好機會,但不盈利的車企更希望利用成本降低來改善毛利和現(xiàn)金流,而不是首先考慮給消費者讓利。
要知道,一味降價除了能在短期內訂單暴漲外,對產品銷量和品牌都有很大負面影響,尤其是蔚來這種高端品牌,只能通過限時促銷處理一些庫存車、舊款車,如果像特斯拉一樣瘋狂降價,蔚來的品牌價值就毀掉了。
所以,決定降價的不是成本,而是市場。特斯拉毛利如此之高,也不是一降到底的,現(xiàn)在市場競爭壓力太大,才頻頻讓利以獲取新訂單。其他車企跟不跟進,需要在訂單與毛利之間做抉擇。
寫在最后
今年一開始,車市總體上是比較疲軟的,加上前兩輪的降價,部分消費者依然會抱著“看漲不看跌”的心理持幣觀望,即將開幕的上海車展,不少新車亮相,又將成為各大車企之間的一場同臺較量。
素材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煩請聯(lián)系作者刪除
編輯:辛幼安
來源:第一電動網
作者:GoLight出行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idc61.net/kol/199902
文中圖片源自互聯(lián)網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admin#d1ev.com(#替換成@)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