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們國產車現在其實做得越來越好了,但是現在還是有很多朋友不喜歡國產車。為什么不喜歡國產車,喵哥給大家聊一聊,我的一些理解。

國產車早期的發(fā)展弊病
第一點,前些年的國產車發(fā)展的時候留下一些弊病,尤其是在質量穩(wěn)定性方面,留下的這些問題,深深地傷害了大家。
尤其是到現在,可能換了兩臺車三臺車的這些司機朋友,可能十幾年前,買的是國產車。那時候說實話十幾年前,我買的第一臺車也是國產車,毛病真的比現在的車子都多一些。

我當時是瑞虎3AMT大師版,我跟大家講了,那個變速箱。我是怎么懂車的,我就從那個變箱開始懂車的。
我開始懂車,就是開始從學修變速箱開始,那個變速箱修不好。后來爛便宜的價格,把那個車丟出去了,所以按理來說,我對國產車印象,真的是不好啊。

但是除了變速箱之外,我理性去分析,也不怪奇瑞。那時候自己沒有變速箱,買的是馬瑞利的。
但是其他的問題,就這個車其實其他地方,奇瑞自己造的地方,其實都還可以。
所以,我可能對國產車包容性會更強一些,雖然第一臺車,并不愉快。

但是隨著后來,自己對汽車的了解越來越多,對于國產車,尤其這些正向研發(fā),像奇瑞之類的,他們是正向研發(fā)做了很多,我還是比較肯定他們的付出。
但是有多少朋友能夠像我這樣?自己喜歡,也會去研究,這些車這些技術呢?大部分是不會,如果第一臺車,買的是國產車,印象不太好。尤其是被這些質量問題所困擾,后面可能對國產車,會留下一個很不好的印象。

國產車早年走低端化路線
第二點,就是早些年,咱們國產車走的都是低端化的路線。
你想一下,往前推5年,你看一下咱們國產車,有超過20萬的嗎?基本沒有,偶爾有一臺,比如長城哈弗,當時的H9可能定價稍微高一點。
但是它銷量并不好,國產車的品牌,不足以支撐20萬以上,基本上大家都是幾萬塊的,10萬以上的都不多。

所以大家形成的印象就是國產車都是低端車,但是現在你反過來看,尤其是我們在新能源車領域的發(fā)力,國產車在很多方面,確實比合資車做的是更強一些。
包括科技方面,包括內飾方面,包括舒適程度方面。甚至尤其是對于,十幾二十萬那個家用車級別,國產車的使用體驗是要超過合資車。

受固有思維的影響
第三點,就是固有思維和固有印象,包括我們現在一部分年輕人,也是受到家里的固有思維和固有印象的一些影響。
比如你去買車的時候,家里面懂車的家長,甚至不懂車的家長,都會跟你說,莫買國產車,容易出問題。那你就要買什么合資車,買某某品牌,某某品牌,他們都給你安排好了。
這個時候,旁邊的人說的人多了,自然而然你就認為,它是一個真理。所以周邊人,給你傳遞這種固有思維,也是造成一部分朋友,不喜歡國產車,一個很重要的原因。

國產車的影響力不敵合資車
第四點,就是目前雖然國產車,這幾年做得是越來越好。但是我們整個品牌影響力,確確實實比起合資車,還是要弱一些的。
尤其是到了五六十萬往上走,那么我們國產車,確確實實在這一塊的影響力,還是不夠。
基本上你像我們,如果定位到豪車兩個字的話,那么國產車能夠撐起來,就非常少了,都是國外的那幾個大品牌。

因為咱們這個汽車品牌和文化,好像到不了那個層次,目前是撐不住的。
當然了,隨著國產車越來越強,尤其是現在咱們國產車,也都意識到這一塊,都想分出一些子品牌,走高端化的一些路線?;蛘咄ㄟ^技術,通過一些黑科技,你像比亞迪的仰望,定的就是沖擊百萬以上級別。
相信接下來十年,咱們國產車,也會在中高端領域,有一部分品牌,能夠有自己的生存空間,能夠站穩(wěn)腳跟。

總結
當然,相信到那個時候,不喜歡國產車的會越來越少。畢竟隨著質量越來越好,配置越來越豐富,然后產品也做得越來越棒。
尤其是我們80后90后,慢慢成為社會的主流,甚至00后,他們也成為社會的主流的時候。
這種傳統的固有思維和觀念,慢慢淡去之后,喵哥相信咱們的國產車,會越來越受到咱們自己人的待見和喜歡。不知道你贊不贊同,喵哥這個觀點。
來源:第一電動網
作者:阿喵汽車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idc61.net/kol/200640
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,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#d1ev.com(#替換成@)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