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根據(jù)大眾最新的財報顯示:大眾集團2018年前三個季度整體利潤為68.41億歐元,在中國的利潤就達到了33.30億歐元,占比達到了48%,可以說中國市場養(yǎng)活了半個大眾了,的確,在每個月的銷量排行中,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都能牢牢地占據(jù)品牌榜單的一二名,那么究竟大眾何德何能可以在中國市場如此輝煌呢?
1:早期口碑積攢的好

說起大眾在中國市場的成功,早期在中國市場積攢的口碑絕對是一大原因之一。首先,大眾進入中國的時間本身就比較早,1984年上海大眾、1991年一汽大眾先后進入了中國市場,由于競爭對手少,早期的桑塔納、捷達車型也給消費者們留下了很多好印象。以至于現(xiàn)在很多老一輩提到大眾就會想起"皮實、耐用",選擇汽車的時候自然也會傾向于大眾車型;再者,由于進入中國市場早,銷售、售后網(wǎng)點遍布也比較廣。早期口碑的累計,造就了大眾品牌出色的品牌認知度,讓大眾這個品牌有了先入為主的優(yōu)勢。
2:本土化力度大,總有一款有人買

各大車廠為了在中國市場更加有競爭力,都會對自己的產(chǎn)品進行一些本土化處理,以及推出一些特供車型。就本土化車數(shù)量這一點,大眾還真沒怕過誰:十萬以下有捷達桑塔納,兩廂三廂都有,車好不好沒關系,只要能沿用這兩個名字,還怕沒人買?十萬以上緊湊級車有銷量大王朗逸,還有很受歡迎的寶來,要兩廂還有朗行,要旅行車還有蔚領;緊湊級以上就是B級車嗎?錯了,還有一個A+級等著你,"轎跑"凌渡也是本土化車型;SUV車型就更不用說了:剛上市不久的探岳和途岳,更是豐富了大眾SUV的選擇余地。

接近十款的本土化車型,讓大眾產(chǎn)品的覆蓋面非常廣,所以大眾能不好賣嗎?
3:寫在最后
進入中國20余年,大眾品牌也經(jīng)歷過一些例如斷軸門的質量風波,但不管怎么樣,還是有那么多的中國消費者認可它,以至于大眾品牌有接近一半的利潤來自中國市場。大眾的成功有目共睹,不過小編還是不建議大家買車只認準一個品牌,多去試一試才知道哪款車才是最適合自己的。
注:配圖來自網(wǎng)絡,權利歸原作者所有,一并感謝!
來源:蓋世汽車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idc61.net/news/shichang/80106
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,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,如有侵僅請聯(lián)系admin#d1ev.com(#替換成@)刪除,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(wǎng)(www.idc61.net)立場。
文中圖片源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admin#d1ev.com(#替換成@)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