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EV情報獲悉了一組“小米汽車”的最新諜照。
諜照中,“小米汽車”的工程測試車階段尚處于重偽裝狀態(tài),可以確定的是:該車將是一輛三廂轎車。
而路試車在車頂處,為激光雷達預留了接口,雷達的布局與理想L9相同,屬于典型的“瞭望塔式”布局。
同時我們可以看出,“小米汽車”的路試車——其車頭修長,并沒有像許多純電車型那樣,采取前后短懸的“大鼠標”設計(例如奔馳EQS)。
因此網友們猜測,“小米汽車”或是在車頭為內燃機預留了空間,以便采取“雙動力”(插電混動/純電)。當然了,增程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內飾部分,因為目前“小米汽車”的路試車還是一套“毛坯房”,所以具體的內飾細節(jié)比較粗糙,但是“大屏車機”——大概率是不會缺席的。
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小米汽車的路試車在外觀設計,基本與此前網絡中流傳的內部評審圖“MS11”,保持了較高的重合度:
比如說溜背設計、激光雷達、輪轂造型、以及前燈組輪廓——二者之間有較多相似的設計。
此前,在小米投資者匯報日的會議現場,雷軍提到了小米造車的未來目標——即在15-20年內,爭取進入世界前五。
而在生產方面,雷軍也表示:公司在北京亦莊自建了汽車生產基地,計劃分兩期建設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,預計在2024年實現首車下線并開始量產工作。
據公開資料顯示,截至2022年小米在造車這件事上,共計投入了30億元,2023年預計總投入將會達到75-80億元。而小米造車的研發(fā)團隊,也已經超過2300人。
關于“小米造車”這件事,真金白銀已經能夠說明,雷布斯沒有在耍猴;不過,有一個問題仍懸而未決——即“生產資質”問題。
此前,相關部門曾發(fā)布了《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委托生產試點工作的通知》,明確規(guī)定了受托企業(yè)的條件是:通過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(yè)準入,且具備與委托生產產品同類生產資質。
概括來說,就是在現行的“代工”模式下,雙方都得有“造車資質”。
這就意味著,類似蔚來汽車與江淮汽車那樣的“代工”模式,對于小米而言已經無法實現。
于是有網友們猜測:目前的“造車資質”,很可能只允許注銷、而不允許增發(fā)。所以小米汽車將成為一個“特批項目”——即注銷寶沃汽車的“造車資質”,以便將其讓渡給小米。
關于小米汽車運營情況,目前的輿論可謂是眾說紛紜,大家最好還是先讓子彈再飛一會兒。
而小編作為早期的“米粉”,對于小米汽車自然是十分期待。畢竟嘛,汽車界的“價格屠夫”——當然是越多越好啦。
來源:第一電動網
作者:EV情報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idc61.net/kol/196259
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,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#d1ev.com(#替換成@)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