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汽車企業(yè)很早致力于為美國電動汽車市場制造汽車,卻一直沒有太多的進展。然而,近期的一些事件表明,中國車企不久以后可以在美國本土造車,不僅再Made in China。
中國汽車制造商吉利、比亞迪和萬向已全部在美國投資成立公司或與美國企業(yè)合作,為強大的制造資源打開美國市場。吉利是三者之中最晚接觸美國市場的,今年2月,該公司收購了英國小型電動車公司Emerald Automotive,這家公司以開發(fā)制造電動汽車和出租車起家,在英國和美國密蘇里州設有辦事處,未來五年將從吉利獲得高達2億美元發(fā)展業(yè)務。
Emerald電動汽車
吉利對電動汽車并不陌生,在中國康迪科技集團合資推出了非常成功的電動汽車共享項目。收購Emerald Automotive令吉利獲得了海外乘用車市場的新技術,這是一種常見的經(jīng)營策略,因為中國公司往往不愿與美國、日本和韓國的車企直接對決。
如果中國企業(yè)制造的出租車、面包車和卡車在未來幾年能夠通過所有安全測試并證明其可靠性,那么美國的消費者可能會愿意考慮購買。吉利于2010年收購沃爾沃,在過去幾年中在全球范圍迅速擴張,并在東歐和南美洲的一些國家開設了店鋪。
比亞迪是中國第一個瞄準美國市場的汽車制造商,早在2010年于加州設立辦事處時就并宣布其有意在美國銷售電動汽車,但至今尚未開始出售乘用車型。股神巴菲特支持的比亞迪最新計劃于2015年底開始在美國銷售電動乘用車。在此之前,該公司專注于在中國、美國加州、加拿大和西班牙銷售純電動大巴。
比亞迪電動大巴
萬向已經(jīng)成為擁有最大美國電動汽車資產(chǎn)的中國富豪,先后收購了破產(chǎn)電池制造商A123 Systems和菲斯科汽車公司(Fisker Automotive)。萬向近日表示2015年底前將復產(chǎn)卡瑪( Karma)插電式混合動力車,以及Atlantic電動汽車的研發(fā)生產(chǎn)。毫無疑問,萬向未來還會在美國收購更多與電動車相關的技術公司。
卡瑪( Karma)插電式混合動力車
Atlantic電動汽車
美國電動汽車市場耗時三年規(guī)模成長至將近10萬輛,但根據(jù)Navigant Research的預測報告,未來3年其市場規(guī)模還將增加一倍以上,由此看來,中國汽車企業(yè)在此建立裝配和制造工廠相當劃算。
隨著中國電動汽車逐漸成熟,中國企業(yè)將繼續(xù)在國內市場摸索并優(yōu)化電動汽車的生產(chǎn)技術,同時也將盡其更大努力成為聯(lián)系中美兩國電動汽車產(chǎn)業(yè)之間的紐帶。
來源:第一電動網(wǎng)
作者:楊曉紅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idc61.net/news/pinglun/29512
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(wǎng)(www.idc61.net)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,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、復制、轉載、摘編、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。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版權合作及網(wǎng)站合作電話:17001180190
文中圖片源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admin#d1ev.com(#替換成@)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