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謎底尚未揭曉,但「電池日」必然與特斯拉收購的 Maxwell 密切相關,而特斯拉 CEO Elon Musk 此次祭出的新法寶也許會徹底改變電動車與能源產(chǎn)業(yè)。
接下來,我們就從 Maxwell 獨門絕技「干電極」技術的角度進行一番詳細講解,看看它是如何從能效與成本上幫助特斯拉實現(xiàn)新飛躍,以及干電極技術的加入對消費者又有哪些影響。

2019 年特斯拉收購 Maxwell 時,一份曝光的文件就顯示,Maxwell 的干電極技術是超級電容的主干技術,未來將用在鋰電池上,成為電動車市場的新寵。
當特斯拉投資 2.35 億美元收購 Maxwell 的消息曝出時,大家還弄不清楚 Musk 到底是想向超級電容(Maxwell 的主業(yè))下手,還是意在其他的電池技術。
不久后,Musk 就露出了「項莊舞劍,意在沛公」的本意。
原來,特斯拉收購 Maxwell 并不是為了將超級電容用在電動車上,Musk 真正在乎的是 Maxwell 手上的其他技術——而這些技術將大大影響特斯拉的未來業(yè)務。
「這是一筆大交易。Maxwell 手上有很多技術,如果能正確應用,絕對影響甚大?!筂usk 說道。
Maxwell 是業(yè)內(nèi)知名的高能量密度超級電容設計與制造領軍企業(yè),為這家公司業(yè)務提供持續(xù)支撐的包括可再生能源的整合、傳統(tǒng)車型的電動化以及加速電動車市場增長等等,跟特斯拉簡直是絕配。
拿 Model 3 來舉例,現(xiàn)在這款超級暢銷的電動車能量密度為 210 WH/kg(電芯層面),電池層面則為 275 WH/L。
Maxwell 則聲稱,用了自家技術后能量密度能達到 300 WH/kg,增長高達 42.8%。
不過,300 WH/KG 還不是終點,Maxwell 還計劃將這個數(shù)字進一步提升至 500 WH/kg。

這樣巨大的提升對電動車市場來說絕對是重磅炸彈。
特斯拉能順勢將自家車輛續(xù)航從 220 英里(約合 354 公里)增加到 375 英里(約合 603 公里)。
除了續(xù)航能力這類表面提升,Maxwell 的干電極技術還能大幅簡化制造工藝。在電池壽命提升一倍的情況下,其制造成本還能砍掉 10-20 個百分點。
Maxwell 表示能將一種特殊的粉末做成干膜電極。
從原型產(chǎn)品演示來看,Maxwell 能在保持相同容量的情況下提高放電率,比市面上同類產(chǎn)品要強的多。
那么,干電極技術到底強在哪呢?
現(xiàn)在市場上的鋰電池用的都是濕電極,這種技術需要在生產(chǎn)過程中用到有毒的含粘合劑材料的溶劑。
借助復雜的電極涂覆機完成涂覆后,還要進行干燥,而干燥線非常長,耗能也相當大。
用上了干電極后,就可以直接跳過干燥這個步驟,既省錢又省時間。
最關鍵的是,干電極技術并非 Maxwell 的概念設想,它早已商用多年(用來造超級電容)。
除此之外,干電極技術還能減少電池性能衰退。
如今,干電極技術完全可以規(guī)?;\營,而且可與現(xiàn)有鋰電池技術無縫結合。
從現(xiàn)有消息來看,Maxwell 的干電極技術至少能將電池能量密度提升 20-30 個百分點。
那么,消費者又能享受到什么福利呢?

首先,當然是能量密度提升,成本降低了。
今年 5 月,有消息稱,特斯拉正在申請電池新專利,專利上描述了電池鋰化制造過程中采用的鎳鈷鋁 (NCA) 電極合成方法與工藝。
這個專利不僅可以提升電池壽命,還可以減低電池生產(chǎn)的成本。
這與 Musk 曾立下的「將電動汽車電池的使用壽命延長到 160 萬公里」目標不謀而合。而且,特斯拉在電池領域突破進程被內(nèi)部人員證實。
有消息稱,在特斯拉員工和客戶的來往信息中提到:特斯拉正在處于電池方面的技術突破的邊緣。據(jù)悉,其中包括電池生產(chǎn)成本、能量密度、電池壽命和無鈷電池的設計。
無論是續(xù)航里程提升還是售價降低,獲利的都是消費者。
當然,特斯拉可能也會看碟下菜,比如在 Model S/X 這樣的旗艦車型上繼續(xù)提升續(xù)航能力,而在 Model 3/Y 上則可以降價來提升銷量。
雖然這只是猜測,但未來特斯拉旗下所有車型的續(xù)航能力肯定會有所提高。
其次,在 Maxwell 技術加持下,消費者肯定能體驗到更快的充電速度,而這一直是電動車的痛點之一。
對特斯拉來說,好處就更多了。
首先,Musk 可能會將超級電容技術應用在自家旗下的儲能設備中,進一步靠近自己向可持續(xù)能源轉(zhuǎn)變的愿景。
其次,取消了有毒溶劑,提升了能量密度與使用壽命的新電池對環(huán)保也是一大貢獻。
Maxwell 指出,采用新技術的電池在完成 500 次充放循環(huán)后依然能保有 90% 的容量。如果按照大部分用戶一周一充的節(jié)奏,電池容量降到 9 成時,車已經(jīng)用了 30 年了。
干電極技術的強勢加入,又會如何影響特斯拉與松下的關系呢?
這個問題并不難猜測,畢竟這兩家曾經(jīng)親密無間的戰(zhàn)友,已經(jīng)有些貌合神離了。
除了收購 Maxwell,特斯拉還和多家中國動力電池供應商接上了線,甚至有消息稱,特斯拉要和寧德時代合作制造百萬英里電池。
松下方面當然也不會等死,去年松下已經(jīng)與豐田達成合作,未來還會將鋰電池銷售給其他汽車廠商,比如本田。

當然,特斯拉與松下在短時間內(nèi)還不會徹底鬧掰,后者還是會繼續(xù)在內(nèi)華達超級工廠幫特斯拉生產(chǎn)電池。
毫無疑問,收購 Maxwell 將大幅提升特斯拉的硬實力。
鑒于 Musk 手上已經(jīng)有不少技術儲備,相信干電極技術會比預想中更快實現(xiàn)商業(yè)化。
除了干電極技術,電池日上 Musk 可能還會透露無鈷電池的消息。
可以想象的是,此次電池日后,特斯拉將進一步擴大自己的領先優(yōu)勢,甚至徹底宣判傳統(tǒng)內(nèi)燃機車的死刑。
最后,搭載最新電池技術的車型可能也會在電池日上亮相,也許就是長時間未換代的 Model S 或 Model X
來源:第一電動網(wǎng)
作者:汽車之心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idc61.net/kol/119289
本文由第一電動網(wǎng)大牛說作者撰寫,他們?yōu)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?,觀點僅代表個人,不代表第一電動網(wǎng)。本文版權歸原創(chuàng)作者和第一電動網(wǎng)(www.idc61.net)所有,如需轉(zhuǎn)載需得到雙方授權,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。
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(wǎng)大牛說作者,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,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、手機、郵箱等聯(lián)系方式,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,如有問題請發(fā)送郵件至 content@d1ev.com。
文中圖片源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admin#d1ev.com(#替換成@)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