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果是你,現在還會選擇傳統燃油車嗎?”
“在你心中,一部好的新能源車究竟應該具有怎樣的特質?”
近來,總被身邊的友人問及上述兩個問題,而我給出的答案也非常簡單直接。
“不會?!?/p>
“首先,外觀要具有一定設計感,能夠直接看出與燃油車的不同,并且原創(chuàng)至上。內飾,科技與豪華感必須相輔相成,品牌形象盡量向上。其次,智能化體驗也要達到好用的水平線上。輔助駕駛能力需處在行業(yè)前部之列,整車要擁有不斷OTA升級的能力。另外,續(xù)航里程可以滿足日常城際通勤、短途旅行等出行場景即可,但是補能體系必須成熟且便利,售后服務則需達到行業(yè)平均水準之上。”
至于背后的根本原因,還是過去一年,十分欣慰地看到終端市場中,已經涌現出許多收獲認可的產品出現。拐點,或許真的到了……
但就當我們認為這些較為成熟的新能源車,真的開始沖擊甚至取代部分傳統燃油車之時,強勢襲來的冬季以及低溫,還是讓部分質疑者,再一次開始販賣“焦慮”。真實續(xù)航縮水、快充速度下降、制暖功能不敢開啟,如同詛咒般,縈繞在行業(yè)中。
好在,相比從前的無法反駁,伴隨各家車企的不斷努力,上述痛點正在被迅速消滅。在那些真正想要推動變革的人眼中:“與其販賣焦慮,不如靜下心來,想想解決辦法?!倍Y果,已然足夠令其感到欣慰。
這個寒冬,新能源車不再“焦慮”。
李斌沒錯,李想更沒有
其實,就在大概半個月前,曾作為演播室直播嘉賓,參與了一場由其它媒體舉辦的冬季續(xù)航測試。從最后的成績來看,總共累計10款車型,無論來自于新勢力造車,還是傳統車企,實際表現都能算的上優(yōu)異。
續(xù)航真實值至少能夠維持在70%以上,佼佼者甚至能夠達到90%。電池自熱系統、熱泵空調的加入,也讓快充速度下降、制暖功能不敢開啟的“痛點”,迎刃而解。
更為重要的是,以本次測試涉及的自上海出發(fā)至安徽合肥共計500多公里的路程為例,城區(qū)與高速超充網絡的鋪設密集度,已經可以令駕駛者無需擔心補能問題。
一場直播下來,愈發(fā)加深我的認知:只要一款新能源車產品力足夠可靠,即便身處寒冬,也能使用無憂。
也正式基于這樣的背景,回程的路上,突然回想起2021 NIO Day結束后,李斌在接受專訪時所說:“我不理解為什么還有人買燃油車?”
其實,他的本意更多指向,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整體消費結構與配套愈發(fā)成熟,已經能夠提供給用戶更加優(yōu)異的體驗,與傳統燃油車掰掰手腕的節(jié)點,看似真的到來了。
作為論據,乘聯會剛剛發(fā)布銷量數據。其中,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(fā)銷量達到50.5萬輛,同比增長138.9%,環(huán)比增長17.8%。1-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(fā)331.2萬輛,同比增長181.0%。
12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47.5萬輛,同比增長128.8%,環(huán)比增長25.4%。1-12月新能源車零售298.9萬輛,同比增長169.1%。
與此同時,12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(fā)滲透率21.3%,1-12月滲透率15.7%,較2020年5.8%的滲透率提升明顯。12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滲透率則達到更高的22.6%,1-12月滲透率14.8%。
毫無疑問,當傳統燃油車所處板塊礙于種種原因,仍在哀鴻遍野之時,新能源市場的愈發(fā)向好,則被凸顯得更加耀眼。由此,也催生出一些令人印象深刻、振奮人心的瞬間。
“感謝鞭策,繼續(xù)努力?!?/p>
同在去年年末,理想汽車創(chuàng)始人李想發(fā)布了一條微博,內容標題為:24個月,挑戰(zhàn)中大型SUV銷量冠軍。柱狀圖的下方,則標注從2019年12月開始交付,到2021年11月上險數超越大眾品牌中大型SUV銷量之和,外界不免讀出濃濃地諷刺意味。
但最終,明晃晃的結果證明,“增程式”這個曾被馮思翰詬病落后的技術路線,儼然收獲了大批車主的認可。
望向更深處,理想ONE的熱銷,愈發(fā)凸顯出一個深刻的道理:在新時代消費者眼中,品牌不再是牢不可摧的護城河,產品本身的使用體驗,才是真正決定是否購買的關鍵要素。
綜上,基于目前這般大環(huán)境下,李斌的觀點沒錯,李想的做法更沒有錯,新能源車各個維度的起勢,已然變得不可忽視。隨之而來的,則是更多機遇的降臨。誰能就此抓住,誰就能率先突圍。
競爭,正在變得愈發(fā)公平。
天際與天際ME5
“存在即合理,每一個努力的人,都值得被尊敬?!?/p>
或許,當讀者看到本段的小標題,突然出現天際汽車名字時,是感到較為突兀的。相比身處頭部梯隊的蔚來、小鵬、理想,品牌聲量上的確略有不足。但這并不妨礙低調的它,推出一款符合當下中國新能源終端用戶需求的“好車”。
所以,天際ME5來了。而它抓住的“風口”,恰恰是整個新能源大盤的迅速擴張,滲透率的不斷提升,以及消費者認知的逐漸轉變。
與此同時,足夠突出的產品力,也在為天際ME5的突圍,增添更多的籌碼。而在展開說明之前,需要知曉的是,其目前共有兩款車型在售,分別為京選好車天際ME5 1012,市場指導價14.99萬元;京選好車天際ME5 1012 PRO,市場指導價15.99萬元。
二者看似直接殺入了15萬元傳統燃油車“盤踞”的腹地,但如此選擇,絕不是一時沖動,反而是仔細思考過后的結果。
因為,從具體產品力來看,整體外觀與內飾造型設計,有了首款量產車型天際ME7作為背書,天際ME5同樣能夠用“驚艷”所形容,盡可能地保證運動感、科技感與豪華感并存。
智能化方面,天際ME5可實現L2+級智能輔助駕駛,支持三維可視化的場景重構、超360°多視角組合全景影像、全自動泊車和遙控泊車等多項配置,全方位感知車內、車外情況。
智能全雙工語音AI助手“小天”,可以一次喚醒,連續(xù)對話,核心功能跨場景隨意切換,主動識別交互中的有效指令,屏蔽無效內容,在對話中可以隨時插話,識別并執(zhí)行新指令。
并且天際ME5還提供Face ME人臉識別功能,識別率高達99%,識別時間小于0.5秒;支持手機與車機無縫互聯,實現文件分享、語音記事簿、視頻投屏等功能。
只不過,身處終端競爭愈發(fā)激烈的新能源市場之中,天際ME5所具有的上述參數配置,只能視為加分項,還不足以令其成功突圍。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,則是天際ME5的驅動方式。而它也成為新勢力造車15萬元左右,唯一采用增程式驅動的產品。
天際汽車自主研發(fā)的iMES智慧增程系統,最終為其帶來超1012km的NEDC綜合續(xù)航里程,以及足夠優(yōu)異的綜合油耗與NVH表現。
“現階段,這其實是一條取舍過后最佳的賽道,既能享受純電動的駕駛質感,又沒有里程焦慮,相互平衡,給出用戶最優(yōu)解。”
實際上,在與天際汽車內部工程師交流后得知,起初當天際ME5立項時,規(guī)劃的依然為一款純電動車,但是隨著市場終端發(fā)生悄然變化,以及理想ONE作為增程式中大型SUV,獲得終端消費者青睞,愈發(fā)堅定了其做出相應調整的決心。
僅從天際ME5的綜合產品力來看,無疑符合文章開篇,我個人對一款好新能源車的所有要求。況且,數字不會說謊。在面對激烈的終端競爭、芯片短缺以及疫情帶給供應鏈的挑戰(zhàn)之下,天際ME5在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,累計銷量已經突破2,000輛。
2021年12月,更是迎來單月突破1,000輛的表現,成功躋身中國新能源增程車型銷量Top 3。要知道,這還是在其官方,并未做大規(guī)模營銷推廣的前提下。
所以天際ME5的前景,足夠可期。至于2022年,前者身上所肩負的重任,必然是幫助整個天際汽車,實現由更大量變所引發(fā)的質變。
“當前新能源市場熱銷的車型在定位上呈現上下兩頭的啞鈴體,去年累計銷量前二的車型為特斯拉Model3和五菱宏光MINI EV,分別占據25萬中高端以及3-5萬的低端市場,10-20萬元區(qū)間的主流車型尚待補位。天際ME5正是這個細分市場最具王者之相的一匹黑馬。在市場和價格的雙驅動下,天際ME5必將成為新能源車型中的佼佼者?!?/p>
顯然,上述一段話,已然解釋了天際ME5存在的最大意義。而在結束不久的天際汽車2022年度經銷商大會上,其官方也對外表示,后續(xù)還將推出ME7智慧增程版,以及轎跑ME-S,并將以每年一至兩款新車的速度,形成更加完善的產品矩陣,讓更多用戶感受到天際的品質與服務。
同時,天際也將繼續(xù)秉承直營+經銷商營銷模式。在去年的網絡版圖基礎上,今年將完成400家的銷售服務門店布局,覆蓋一、二線城市,以及部分三、四線城市。
文末,想要強調的是,僅以目前的成績,放在整個新能源市場,天際汽車并不是最拔尖的那一個,但我始終認為,“造車”是一場馬拉松,一時的快慢并不足以決定終點的勝負,唯有篤定正確的方向,且持之以恒,不斷向前,才能在這個時代脫穎而出。
身處寒冬,有了天際ME5的存在,天際汽車已然不在“焦慮”。
來源:汽車公社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idc61.net/news/qiye/166558
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,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,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#d1ev.com(#替換成@)刪除,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(www.idc61.net)立場。
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,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#d1ev.com(#替換成@)刪除。